本報記者李文龍近日,首部全國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專項規劃出爐,國務院印發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從主要原則、重點領域、信息系統建設、獎懲機制等方面,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出全面規劃和部署。
業界人士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將駛入快車道,趨于更加完善,對提高經濟和社會活動誠信度、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和防范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將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奠定信用基礎。 眾所周知,信用體系對市場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用關系產生于人類的商品和市場交易過程中,尤其是在當前以貨幣為媒介的現代經濟中,信用則是一切經濟活動和貨幣流通的基礎。不論是普遍存在的借貸關系以及由商品和貨幣遠期交易產生的期貨和期權關系中,還是促使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實現資金在各經濟部門之間的流動和均衡分配,提高資金利用率和全要素生產率,信用體系建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因素。可以說,信用經濟就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取得很快發展,同時,信用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是仍不健全,信用信息采集覆蓋面不足、共享度不高,使得信用對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等市場主體行為的約束力仍相對較弱,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作用仍未充分發揮。特別是近年來,部分地區屢發民間借貸危機,部分企業失信現象嚴重然而懲戒機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經濟運行風險,而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過高。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信用體系、加強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已迫在眉睫。 正因如此,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基本建成,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將全面發揮作用。而信用體系建設不僅包括針對企業和個人市場活動的商務誠信,還包含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信用主體涵蓋政府和司法機關,凸顯出以法律和制度作為信用體系建設后盾和保障的決心。 對于金融業改革發展而言,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帶來了長遠利好,二者將形成良性互動,實現相互促進。金融業是社會信用信息運用最廣泛的經濟領域,每一項金融創新,無不以信用為前提。完善的信用體系能夠有效破解制約資金流通與資源優化配置的瓶頸,降低金融風險。同樣,金融業務產生的信用信息數據,又成為信用體系建設的動力。而金融手段的運用,也應當是激勵守信和懲戒失信的重要內容。 信用是金融業務收益和風險定價的基本依據,金融則是管理信用和風險的行業,金融業發展的難點在于對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不論是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投入,還是巨災保險的推開,信息不對稱以及信用風險難以管理都是最大的瓶頸。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全面推開,則為降低金融機構的成本和風險提供了無形支持。事實上,在當前企業信貸中,企業環保、稅務、司法等信息成為信貸的重要條件,在農村信貸中,農村金融機構則按照信用等級和信用記錄發放貸款,對于違約者則會降低信用等級。這些金融活動的順利進行,與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和征信業的發展不無關系。同時,社會信用體系逐步完善,還有助于打擊和減少非法集資、內幕交易等金融領域中的不正當行為。 信用體系的建設在民間金融領域顯得尤為重要。2011年以來,溫州、鄂爾多斯(7.38, 0.00, 0.00%)、神木等民間融資活躍的地區,相繼爆發了民間借貸危機,使得部分地區的民間融資活動迅速降溫,一些當地人士表示,他們更擔心的是信用喪失后的信任危機,因為地區信用環境不是短期內可以恢復的。而分析危機發生的原因,部分企業主高息集資、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是主要原因,由此可見,對企業信用進行記錄評估以及信用體系建設十分重要。此次規劃綱要也提出,要建立健全適合小微企業特點的信用記錄和評價體系,這對規范民間融資行為和小微企業融資將起到促進作用。 近些年,金融系統的征信體系建設迅速推進,發改委、人民銀行[微博]等牽頭建立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人民銀行出臺了關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同時專業化的征信機構不斷發展,如果能夠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那么無疑將為經濟運行和社會管理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讓信用發揮出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比如,光耀地產陷入債務泥潭后,如今在百度[微博]搜索其名字,百度就會提醒“深圳市光耀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由于失信已被列入國家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責任編輯:北京中企普信國際信用評價有限公司) |






